- 江浩;杨闽;
热解析作为油基岩屑高效处理的主流技术,其机理研究对解决油气开发污染问题至关重要。以典型柴油基岩屑为对象,测定其基本组成和物性,通过系统试验探究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压力及升温速率等对脱附效能的影响规律。同时构建热解析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原料湿分及预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为热解析工艺参数制定和高效处理设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年03期 No.165 25-2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陆振能;龚宇烈;姚远;
为有效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温余热,建立了并行压缩式蒸汽热泵循环的热力学模型,考查了热源温度、供热温度、辅路循环工质流量和中间压力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并行压缩循环回路的运行,有效提升了蒸汽热泵的循环性能,辅路循环工质流量比的增大对提升热泵性能是有利的,当辅路循环工质流量比由0.05提升至0.3时,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热量(VHC)和制热量分别提升了15.9%、16.3%和22.3%。在保证辅路工质循环量的前提下,提高中间压力有利于蒸汽热泵系统性能的改善。
2025年03期 No.165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界;钱红梅;闵世成;任学贵;周杰;
针对某大型多铰链吊具在常规负载试验中面临的配重不足、起吊能力受限及结构耦合效应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液压静态张力加载的创新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施加载荷模型,将传统的拉力加载方式革新为基于同步液压静态张力加载的方式,从而成功实现了对大型多铰链吊具的超常规负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专用吊具的负载试验,且各关键部件均满足力学强度要求。本研究不仅验证了该大型多铰链吊具的可靠性,同时为复杂构件的负载试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
2025年03期 No.16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苏芳;任银银;薛峰;陈旭;周改丽;
液压缸外壁到法兰的过渡区存在应力集中,易发生疲劳损伤,疲劳损伤情况与法兰过渡型式密切相关。对液压缸法兰过渡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推导法兰面承受的弯矩及轴向拉应力。使用有限元法分别对三种法兰过渡型式的液压缸进行结构强度计算,统计各过渡型式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及应力状态。采用型式一即圆弧过渡时,过渡圆弧表面大部分承受拉应力,有初始裂纹萌生或存在制造缺陷时极易扩展为裂纹,产生疲劳损伤。型式二的深圆弧过渡从应力值和应力状态均好于型式一,但法兰过渡区应力值仍偏大。型式三将过渡圆角半径增大,降低了结构最大等效应力,满足液压缸的安全性要求;也使法兰过渡区表面有约一半区域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可能存在的初始裂纹,减小液压缸循环工作产生的疲劳损伤。
2025年03期 No.16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顾庭瑞;杨佐卫;李登松;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轴头泵采用超低比转速单级-双吸离心泵,效率较低且易产生驼峰,高效稳定的水力设计和工程项目的快速响应是其核心问题。本文针对高性能轴头泵的水力设计,编制轴头泵快速设计程序,并通过已试验标定的CFD仿真平台评估全新设计轴头泵水力性能,开发并验证了轴头泵快速设计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快速响应工程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3期 No.16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韩愈;周卓然;李帅远;张春阳;吴元科;李斌;
大型掘进机主驱动轴承服役寿命与主轴承载荷谱关系密切,通过研究隧道掘进机刀盘到主驱动轴承力流传递模型,预测TBM主轴承载荷谱。基于滇中引水工程,对工程地质进行分析,获取岩石力学参数与刀盘的结构参数,根据CMS滚刀破岩载荷模型与秋三滕三郎滚刀破岩模型对滚刀的滚动力、侧向力及法向力进行求解,确定刀盘上各滚刀的滚刀三向力,最后对刀盘与主轴承进行力学分析,发现主轴承的工况载荷主要来源是刀盘连接法兰处的支反力与支反力矩,因此对刀盘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取法兰处的支反力与支反力矩,并考虑主轴承承受冲击的特点,引入冲击载荷系数对主轴承的初始载荷谱进行修正,确定多工况下主轴承的载荷谱。
2025年03期 No.16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曾光明;彭敏;孙韬;
针对六线制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的故障检测机制展开了研究。在电力机组中,常用六线制交流LVDT检测阀门开度位移。六线制交流LVDT主要存在线圈断线、线圈短路、铁芯杆松动、铁芯杆脱落等失效模式。同时由于机组启停的热胀冷缩效应,产生的应力会使铁芯杆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偏移,从而产生测量误差。常规的交流LVDT测量技术直接将两路次级信号差作为检测信号,难以判断铁芯杆松动或脱落等失效工况。本检测方法利用在有效行程范围内交流LVDT两个次级线圈其有效值和几乎为恒定值的原理,结合阀门整定得到的全关位置和全开位置的数据,可有效判断线圈断线、铁芯杆处于非线性区、铁芯杆脱落等失效工况。
2025年03期 No.16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